 | 台南鐵路地下化光華街附近正挖掘「台灣府城城垣殘跡」挖掘(黑布覆蓋處),民間文史人士認為城垣應在北邊紅框圍起處,根本挖錯。圖/取自 | | | 隨著台南鐵路地下化施工,沿線的歷史遺跡一一浮現,市府目前委託考古團隊挖掘光華街附近城垣,卻未發現遺跡,民間文史人士直指「挖錯了」,是在目前挖掘的北方約5、6公尺處,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表示,會將相關資料給考古團隊參考。 台南市升格前的市中心為昔日台灣府城所在地,目前有多處城垣指定為市定古蹟,文資處在2015年委託成大調查台灣府城,提報給文化部,希望比照高雄鳳山縣舊城等,指定為國定古蹟,目前全案仍由文化部審議中。 現今南北向的台鐵鐵道在日治時期興建時,曾經穿越台灣府城的舊城牆,南北各有一處,日前在小東路口的地下化施工現場就挖到疑似大北門城城基,位於鐵道與城牆間的北出口。 文資處目前也委託考古團隊在南出口、光華街試崛附近城垣,但之前挖掘數十公尺,並未發現遺跡。 文史人士張明山表示,根據1915年的地圖與現今地圖套繪,可以看出城牆牆基所在,應該是目前挖掘的北方約5、6公尺處,根本就挖錯了,所以挖不到東西。 文資處表示,挖掘的地點尊重考古團隊的專業,至於民間有人指挖錯了,會把相關資料提供給考古團隊,做為後續挖掘的參考。 文資處表示,目前已出土疑似大北門城牆基,經委員前往現勘,認定挖掘出的三合土確實為清代建材,但挖出來的到底是城牆還是民宅的地基?是外城或內城?還有待進一步釐清。 台灣府城是清代臺灣府治所在,曾是台灣最大的城池,保有台灣最早的三合土城牆,且是唯一曾興建外城的城市,大南門又是台灣現存唯一一座甕城,還與林爽文、張丙事件等重要歷史事件息息相關,在文化保存上有重要意義。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